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专题 > 上下游厂商看中国IC设计业特点

上下游厂商看中国IC设计业特点

——
作者:王莹时间:2013-11-27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代工厂能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92730.htm

  一种观点认为,到20/22纳米以下时,代工厂服务的会越来越少[2]?的罗镇球认为会发生一个自然的整合,因为20/22nm这种大规模的设计,事实上客户数量也少了,不过每家可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变多了。以前一个基带芯片外还有一个wifi芯片;PA(功放)是三个,现在是二个,未来会是一个。

  小企业的出路

  目前我国企业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已经632家[1],比2012年的569家扩大了63家。的罗镇球分析认为,这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关,实际上半导体业现在跟GDP的关联性其实蛮大的,而以前是以电脑业为主要驱动力的。目前看来,中国GDP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做出的产品要有人去买,要有购买力。

  不过,Cadence公司的刘国军指出,小公司以后的生存较难,因为别人在合并,你想生存,合并也许是个选择。另外,设计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做出来的产品要卖到一定的量才可以,所以一般小实力的公司需继续做下去可能比较艰难。

  比较现实的案例是,今年很多做手机芯片的厂商现在开始进军平板电脑市场,像Marvell和联芯、MTK和高通,他们有BB(基带),也做AP(应用处理器),这对传统的AP公司带来挑战,因为从AP走向BB会比较难。不过,芯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博士认为,除了并购这种方式之外,还可以合作共赢。“合作一定要心态比较好。我们有时候也会促进一些产品互补的企业进行合作,将各自的设计放在一个封装里,共同来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

  AP厂商是否会被模块厂商吃掉?

  ARM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认为AP厂商还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尽管会有相当一部分平板AP市场会被带移动模块的吃掉,但这并不会对原有的AP厂商产生致命的威胁,原因是带模块的份额必竟是比较少的,会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但不会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因为平板和手机是两类明显不同的渠道,一个是数码类的,一个是手机类的,渠道的利润率等差异也很大。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当然从模块向AP走的人比较多,现在成功率比较高;但过去历史上也有逆袭的,例如RDA(锐迪科)原来是做RF的,把模块吃掉。

  手机爆发 “核战争”好吗?

  ARM吴雄昂风趣地说:和平是好的,任何战争都是不好的。但为何消费者很喜欢“核战争”?吴雄昂从消费者的心里进行了分析。这件事情要分两方面来看,最好的例子就是买车,买4缸、6缸汽车的有几个?说实话,你真的很需要6缸吗?其实不需要,但是很爽嘛。这恐怕就是4核、8核出现的原因。

  对消费者来讲,如果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虽然用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成本仅仅增加了5%、10%,从感情角度来讲,还是很愿意买单的。所以这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当然大家都知道线性的关系,核越高越好,有的芯片8个核全装上了,最后全部都派上了用场,当然这个应用场景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

     

  为何制程节点不断往下走?

  Cadnece公司刘国军说,有的人会问,你40nm卖得挺好,干嘛那么快做28nm?其实客户的感受是最真切的,客户说“没有选择,不做就跟不上市场趋势和创新的潮流。”

  但是,有研究表明,每随着一个技术节点的加工尺寸的缩小,每百万门的加工成本也会跟着降低,但是到了28纳米以后,例如22纳米和14纳米,每百万门的加工成本非但不下降,反而上升[3]。这是否会成为往下发展的一个障碍?

  的罗镇球说,其实在技术上碰到一些挑战的时候,有时你必须用一些商业的方式去解决。从过去到现在,半导体业之所以一直成长这么快,不止是因为成本上的降低,因为我们时常讲PPA,就是功耗(Power)降下来,性能(performance)往上走,面积(Area)降下来。现在看起来面积的降速会减慢,可是在前面两个P的部分还是持续。所以在走到下一个节点的时候,可能太多人着重在所谓的成本/价格,但事实上,例如买一个手机,其功耗和性能会影响你购买的欲望。

  罗镇球讲述了他在上海乘坐出租车的亲身经历,司机们靠传呼获得业务,谁的手机按得快谁就能拿到这个活儿。司机问道,你告诉我哪一个手机最快?事实上,每家公司都追求利润,你的成本跟你的买家心中的落差,就是你的利润。如果性能和功耗好的话,它的产品就能卖得贵。因此,PPA三项的乘法只要高,就可以卖得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