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利用TOP Switch设计的开关电源

利用TOP Switch设计的开关电源

作者:时间:2012-03-15来源:网络收藏
1 引言

   (Three Terminal Off-line PWM )是PI(Power Integration)公司最先研制成功的三端隔离式脉宽调制集成电路,其第一代产品以1994年问世的100/200系列为代表,第二代则是1997年推出的-Ⅱ(221~227)系列,而新推出的TOP-GX系列(24X),除了功率继续有所增大之外,更是在前两代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功能,故可以看作第三代产品。本文以其第一、二代产品为例,介绍其特点、原理及应用。


2 TOP 集成芯片介绍

2.1 特点与优点

  TOP Switch将MOSFET与整套PWM控制系统集成在一个单片集成器件内,内部包含了MOSFET、PWM发生器、驱动电路、自动偏置电路、保护电路、高压启动电路和环路补偿电路等。
由于它已经将电路各个功能部分都集成在片子内部,所以与常规的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相比,它有着以下明显优势。

  1)电路结构简单,效率高。它只有三个输出控制端,利用简单的外围器件就可以完成一个开关电源的控制功能,使电路结构得以简化,体积减小,提高可靠性。并且把驱动和开关器件集成在一个片子内部,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

  2)TOP Switch内部有一个高压小容量的N-MOSFET输出管,该管具有导通电阻小、导通速度可以控制等特点,因而可以减小开关电压变化率,进而减小EMI。

  3)片子内部集成了脉冲前沿中断检测电路、输入欠压封锁电路、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关机自动恢复工作电路等保护电路,可以避免因各种故障引起的不良后果。

2.2 外部封装和引脚功能

  前两代产品都采用图1所示的TO-220或DIP/SMD-8的封装形式。其中,后者可以根据引脚功能而简接成同TO-220封装一样的3个引脚的形式,即只有D(漏极)、S(源极)和C(控制极)

简接成同TO-220封装一样的3个引脚的形式,即只有D(漏极)、S(源极)和C(控制极)三个功能引脚。其中,1~3脚的S内部相连,作为信号地,接旁路电容的负极。6~8脚的S在片子内部也是相连的,是高压返回端(HV RTN),即功率地。在布置电路时,应该将他们安排在地线区域的不通位置上,这样可以避免主电路的大电流流过功率地线时对控制端产生影响。

  漏极引脚(Drain):该引脚是输出MOSFET的漏极连接端。漏-源击穿
。开关电源开始工作时,它通过内部开关型高压电流源提供偏置电流。该引脚也是TOP Switch内部电流检测点,使用中,接功率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一端,绕组的另一端接主电路整流器输出的正极。

  控制引脚(Control):反馈电流和误差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从该引脚输入,从而可以实现占空比调节。控制电流Ic的大小与占空比D成反比。当Ic从6.0mA减小到2.0mA时,D就从1.7%增至67%,比例数即为脉宽调制增益:

在正常使用中,C接到输出反馈。控制电压Vc的典型值为5.7V,极限值Vcm=7.0V,控制端最大允许电流Icm=100mA。

  源极引脚(Source):输出MOSFET的源极连接端。开关电源一次主电路的公共接地点和基准点。使用中,接主电路整流电源的负极。

pwm相关文章:pwm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