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美国芯片法案之后:半导体企业是否“上车”的剧情还将演绎……

美国芯片法案之后:半导体企业是否“上车”的剧情还将演绎……

发布人: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2-08-28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芯片与科学法案》落地后,其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发酵。


8月23日,半导体行业巨头英特尔宣布,已经和加拿大的资产管理巨头Brook field达成了300亿美元的合作,此举将会为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提供资金支持。存储芯片大厂科技近期也宣布了4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这一投资持续到2030年,将分阶段在美国建设先进的存储芯片制造设施。


这些都是在《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之后的新计划。而在该法案出台之前,英特尔、格芯、SkyWater也宣布了投资计划,其中英特尔1000亿美元的远景投资计划,意在美国建世界最大芯片厂。除了本土半导体企业之外,台积电、三星、SK等也有意在美国投建工厂。但所有厂商都毫无例外宣称,具体投资进度取决于《芯片与科学法案》,即大额的政策补贴。


如今,随着《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半导体企业在政策强势驱动下已进入“投资模式”。不过,该法案明文规定有527亿美元的补助,以及24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未来,该法案能吸引多少企业“上车”,政策惠及多少企业,以及具体效果有多大,还待观察。



政策补助倾斜美本土企业


众所周知,《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压所有科技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然后通过回流半导体制造及供应链,构建技术壁垒,垄断并独享科技发展红利。
有人更是评论:这是美国政府“再工业化”迄今最大的手笔,反映了美国政治精英与产业界的某种共识,即把半导体和芯片这样的核心产业在美升级甚至重塑,防止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加剧美国原本存在的制造业不足问题而造成危机,尤其是影响美国的军工能力。
从《芯片与科学法案》内容,也足见美国依然追求全球产业链的组合和领导能力的“政治用心”。除了向在美国建设芯片工厂的企业提供价值约为240亿美元的25%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 美国对527亿美元芯片制造政策补助也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具体可以细分为四个领域的基金:
·一是50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基金”,占据了绝大多数资金量,其中又将390亿美元用于鼓励芯片生产,110亿美元用于补贴芯片研发,包括建立技术中心等。
·二是2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国防基金”,用于补助国家安全相关的关键芯片的生产。·三是“美国芯片国际科技安全和创新基金”,共5亿美元,用于建立安全可靠的半导体供应链。
·四是2亿美元的“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用于培育半导体行业人才。
从基金的比例和用途,可见芯片制造是美国关注的核心焦点。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全球市场总份额为46%,实力依然强劲,但是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份额从2013年的57%持续下降,降幅超过10%。特别是在先进芯片工艺上,比如3纳米工艺,美国唯一的“种子选手”也已落后于台积电、三星。
那么,哪些企业将受惠于美国芯片法案呢?毫无疑问,芯片法案将主要惠及美国半导体企业。其中,英特尔、格芯这类芯片制造厂商属于第一阵营,特别是英特尔这种制造资产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围绕芯片制造环节也无疑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美光等这样具备芯片制造能力但非核心先进工艺环节的企业属于第二阵营,能进一步丰富产品阵容;应用材料等设备厂商将因失去部分中国市场而获得政策补助,属于第三阵营。
至于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大厂应属于非核心阵容,而且基于美国一贯“美国优先”的作风,能获得多大政策补助,还得看这些非核心阵容的厂商的诚意,即在美国的投资力度。从芯片法案出台的战略初衷就可以看出,美国需要的是台积电、三星所带来的芯片制造能力以及相关的就业机会,并非要为美国本土企业树立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仍需权衡政策补助和全球市场



按照“剧情”演绎,《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之后,随之而来的应该是美国国内各方对这一政策红利的争夺。
在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之后,美光科技第二天就在官网宣布了4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据悉,400亿美元的投资,也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投资。
在英特尔与Brook field达成的300亿美元合作中,Brook field将会投资150亿美元收购该芯片工厂49%的股份,同时还将为芯片工厂提供一些基建经验;而英特尔则保留了51%的股份。
然而,除了英特尔、美光之外,对于《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一块大蛋糕,其他半导体企业似乎还没有明显的计划,可以用“稍显平静”来形容。
这很可能是各大企业在政策补助和全球市场两者寻找平衡,即权衡巨额投资风险和政策补助额度之间的利益得失。目前,尽管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化分工仍然将发挥作用,让即使芯片制造业这种属于高端精密制造业领域,也要考量市场利益得失的问题。比如,英特尔、台积电、格芯、SkyWater等就在法案出台之前表示,具体投资计划取决于相关的政策补贴。实际上,欧洲芯片法案同样面临一样“现实”的考验。
特别是随着美联储等主要央行大幅加息,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全球面临的经济衰退风险也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芯片市场快速降温,其降温幅度料将超过此前预期。近期,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也下调了芯片市场预期。在其最新报告中,将今年的芯片销量增速预期从此前的16.3%下调至13.9%,并且预计2023年芯片销量仅增长4.6%,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作为对比,2021年全球半导体芯片销量增速高达26.2%。
这是资本逐利的必然属性。而英特尔、美光科技自然也是基于利益得失考量之后,才作出投资的决定。尽管营收前景不明朗、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但美光科技因不断增加的数据存储需求,才宣布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有研究机构曾预计,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将达到175ZB(ZB:十万亿亿字节,1ZB=1024EB)。
相对美光科技,英特尔的投资计划也是“雄心勃勃”。实际上,300亿美元建厂计划也只属于英特尔的终极目标的一部分。尽管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半导体行业市场增速下滑,而且英特尔自身正在遭受个人电脑销售放缓、数据中心客户需求疲软以及市场份额持续被竞争对手AMD蚕食的影响,但英特尔CEO基辛格却自信道:“全球芯片短缺的现象将会一直持续到2024年,2030年的半导体营收将会翻倍达到约10000亿美元”。从该回答可以看出,英特尔的巨额投资在下注“未来”。

何来勇气?投资未来!


从全球各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巨额政策补贴,比如欧洲芯片法案,可以看到几乎同样的战略考量——投资未来!
有人评论,《芯片法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案。依据在于美国政府在罗斯福新政之后已有很多年没有进行工业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塑造市场行为。
自从立国200多年来,美国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在保持自由市场经济特性的基础上取得的,而其成功的经济体制也被很多人看作自由经济的现实典型范本。然而,在1929年全球经济大危机面前,美国原来那一套经济体制或典型操作范本已无力应对。而罗斯福新政其实就是借由国家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才摆脱了政治经济危机。
如今,要说目前美国面临1929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危机有些言过其实,但其至少失去了二战时“世界工厂”的地位,制造业空心化严重。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也深刻地认识到,半导体这一个高科技产业的科技底座,不能再以完全市场自由主义运行,而是必须深刻地融入国家竞争和安全战略进程中。
根据法案的初衷,美国自然希望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本土芯片生产的能力。尽管美国历届政府均实行经济奖励、税收激励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众多的制造业也未能成规模地回到美国本土, 但该法案背后的战略考量却值得中国关注与研究。
其实,从法案之外的2000亿美元,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勃勃野心”。在芯片之外,法案另授权拨款约2000亿美元,用于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等各领域的科研创新。而这些科技也是芯片大投资赖以支撑的应用场景。
一直以来,在接棒“世界工厂”地位之后,除了我们引以为傲的强大制造能力之外,还有中国庞大的“世界市场”地位。然而,我们仍然以“世界市场”地位自居的同时,却不能忽视对未来科技应用的布局。不管美国此次自上而下推动的产业政策,是否能在芯片制造这样一个需要长期坚持、重点规划的产业上取得相应的效果,但肯定的是中国近年来的持续投入和战略布局已经让美国感到深深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也会在长期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布局下,从经济层面延展至政治层面,进而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从美国总统拜登对该法案的评价也能印证以上观点。“我们曾经在研发方面排名世界第一,但现在我们排在第9位。几十年前,中国排在第8位,现在他们排在第2位,其他国家也在快速逼近。这个法案能让我们再次前进,它将我们的研发资金提高到近GDP的1%,这是70年来最快的百分比增长。”拜登表示,“研发资金的提高将确保美国在未来行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到先进的生物技术。”
在此,抛开《芯片与科学法案》的不利他性、不合规性(至少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该法案应该是美国一次不小的“****注”,见效如何,一如文章开头所述:静待观察!只是法案背后的战略考量,仍需谨慎对之。
作者:张河勋 产业分析师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芯片法案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