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业界动态 > 商汤的医疗狂想曲

商汤的医疗狂想曲

作者:李雨晨时间:2019-06-06来源:雷锋网收藏
编者按:先提供平台级别的基础设施,再选择具体的临床科室进行垂类工作流的全程打通,这是商汤医疗的布局思路。

商汤,一家自带光环的企业,其每次举动,都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01906/401321.htm

商汤堪称中国博士密度最大的学术基地,拥有200多名博士。

尽管天生骄傲,但商汤“灵魂人物”汤晓鸥曾说,“学术的东西,如果不能落地也没有什么用……我们的融资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做伟大的事。”

与大多数搭建在已有底层系统的公司不同,商汤最大的特点是“平台化”,利用原创的底层算法平台,将技术赋能给其他行业。在多个行业落地后,医疗,成为商汤要攻占的下一个城池。

是时候打医疗这张牌了

在加入商汤之前,张少霆曾在林元庆和吴恩达的邀请下,以主任研发架构师的身份加入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负责方向。

2018年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医疗分论坛上,张少霆的名字悄悄地和商汤挂在了一起——他成了副总裁、智慧健康业务负责人。

张少霆拥有学术人特有的严谨和低调。他说,现在对外发布医疗新品并不突然,“属于水到渠成吧。”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后,商汤在科研层面就进行了医疗相关的探索并发表了学术论文,但是一直没有对外发布产品方面的规划,“还是等产品相对成熟了再宣传。”

张少霆的加入已经让商汤要做医疗的信号“路人皆知”。但是,直到9个月后的2019商汤人工智能峰会上,他才把自己和医疗推到了聚光灯下。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在会上表示:“把数据和特征打通兼容,实现真正协同,如果说去年是技术单点落地的元年,那么今年将是场景覆盖规模化服务社会的重要一年。”

所以,在这次的发布会上,商汤一口气面向五个行业推出了11款新品。尽管我们“看到的”只有11款,但是,众多的产品在登台之前,必然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内部PK——该派谁上?凭什么?这都是有讲究的。

毫无疑问的是,亮相的几款产品,必然代表了商汤最新的能力突破和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商汤要做什么样的医疗AI?

首先,需要抛出一个问题:商汤要做的医疗AI是什么?

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内外涌现出数百家AI医疗企业,它们绝大多数致力于辅助诊断方面的工作。而扎堆影像科、肺结节,让医疗AI这条赛道显得非常拥挤。

辅助诊断的工作当然都非常重要,对医生和患者都有帮助。但这些仍是医院复杂场景下的冰山一角,很多科室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科室的医生的痛点可能更为宽泛:放射科医生看片子,最关心的是病变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等基于影像的分析。而医生直接同病人打交道,除了诊断之外,也会负责治疗、康复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比于聚焦影像科,张少霆认为,AI还可以被赋能到更多痛点还未被满足的临床科室,发挥出更多的价值。

围绕这个思路,商汤的医疗团队走出了一条“赋能全院临床”的差异化道路。

张少霆表示,数据安全性、操作直观性、便捷性等等是临床工作中的主要痛点。值得留意的是,他把“数据安全”放到第一个产品特性里进行讲解。这是为什么?

数据安不安全,首先需要知道数据在哪儿。医院的医疗数据往往存在信息科,临床科室要使用和分析数据,例如进行临床治疗规划和实施时,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开通数据接口,把原始数据传输到临床科室甚至第三方,在临床医生的电脑上进行分析。第二个办法就是通过“刻光盘”的物理方式对数据进行拷贝。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可能会出现数据外流、管理混乱的问题。

张少霆判断,未来医疗的数据量和开放性越来越高,数据安全一定会提到更高的优先级。“医疗数据的安全是第一要务。监管层面的不及时,很容易让一些产品的‘尝试’游走在灰色区域。”

所以,商汤花了大力气,重新从底层架构搭起,结果医院管理者对这样的思路也很认可。

除了数据安全,临床医生所使用工具所存在的痛点是不直观和不便捷,例如医学影像通常是一系列二维的图像叠加在一起,影像诊断通常可对二维图像进行逐层检查。但是临床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时,更希望对三维影像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将器官进行三维的分割与重建,进行手术模拟、假体设计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

这个过程耗时耗力,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业内有厂商提供三维数据后处理工具。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三维数据后处理工具以单机版软件或单科室工作站为主,医院没有办法为每个科室甚至每位医生都去购买这样的工作站。

上述的问题,是所有临床科室面临的通用性难题。

让SenseCare可以“开箱即用”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曾表示,商汤大部分产品是标准化的,例如SenseNebula、SensePass、SenseFoundry均是标准化服务器。“我们希望通过开箱即用的产品,让产品能够更快地去落地和迭代。”

针对临床医生的实际痛点和商汤本身的战略逻辑,商汤推出了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该平台由两大引擎驱动:高并发三维渲染能力及可拓展的临床AI应用。

简单理解来说,SenseCare平台的两个引擎可以类比于提供电力的发电机,其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则像插座和插头,各个临床科室的AI应用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个用电的机器。

围绕高并发的三维渲染,SenseCare平台会落地于影像科或信息科里。医院内各个科室的临床医师只需要一个非常轻量级的客户端,也就是普通的浏览器,就可以像使用本地工作站一样去访问和分析复杂数据。

1559786236758654.png

张少霆表示,数据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些科室,只是利用可视化的形式渲染给终端去看并与之交互。

如何理解“数据不离开科室”?

他用“在线观影”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十多年前,为了在电脑上观看电影,我们需要把电影下载到电脑上,通过视频播放软件才可以播放。有了流媒体(streaming)技术之后,无论是Amazon还是Netflix,都可以让客户使用网页的形式进行电影观看,电影本身被保护在中心服务器上,版权也得到了保护。

“高并发渲染技术也是类似,只是我们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三维数据,并且要提供实时的交互及高级后处理功能。”

该技术可支持不同类型的终端,单台SenseCare服务器可以支持超过160位临床医生进行同时的、高质量的三维渲染及交互 。如果没有“同时”这个限制,技术上可以支撑上千个用户进行使用。

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正是有了高并发渲染,全院级别的临床应用才得以满足,远程、实时的交互才有可能实现。

打通全院科室的壁垒,为AI应用的登场做好了铺垫。在SenseCare平台之上,商汤开发了一系列的临床AI应用:

肺部AI应用,平台不但可以进行“常规操作”的肺结节检测和分析,还可以为支气管镜手术提供辅助术前规划。

骨肿瘤AI应用,通过对多模态数据的分析以生成更准确的肿瘤分割结果和3D模型,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后续的3D打印手术计划及植入物设计。

另外在被誉为疾病诊断“金标准”的病理检查上,病理AI应用可以精准的分析组织病理和细胞级别的异常,帮助医生做进一步判断。

这些AI应用作为可自由选择和使用的模块放在平台里,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自由切换。

SenseCare平台的落地应用

据了解,SenseCare平台已经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落地,并已经服务于放射科、3D打印中心等多个科室的多个工作方向。

骨肿瘤3D打印规划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九院专家表示,医生在勾画肿瘤的过程中,需要对肿瘤的边界进行精确的确认,但是确认的时间长,可复制性也比较差。

1559786370670512.png

与此同时,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多的步骤,不少都涉及到多模态影像的综合比对与分析,这些步骤本身就有很强的技术壁垒。

而最大的痛点在于,这个流程需要三方——影像科医师、骨科医生以及3D打印工程师共同配合,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讨论,最后才能出一套方案。

而该过程历时可能长达数周,或许等方案出来的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恶化,医生的辛苦也没有了意义。

顶级医院的情况尚且如此,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

本质上来说,基层的医院科室缺少的不是设备、信息化系统,而是专家资源。张少霆说,“只有借助AI和远程交互的能力,让三甲医生和基层医生建立起顺畅的对话机制,有利于降低医疗水平的不均衡性,让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诊疗水平。”

在SenseCare平台上,绝大多数复杂、繁琐的环节均由AI完成,医生进行确认即可。即使需要进一步调整,SenseCare也可以提供远程访问和三维处理的能力。三方医生也只需要浏览器和网络,就可以在线上同步信息,这使得规划效率大大提高,将诊疗方案规划的时间缩短到数十分钟。

张少霆说,骨肿瘤的治疗只是其中一个案例,目前SenseCare已在骨科、呼吸科、心内科及其他方向进行算法和临床应用的布局。

未来,在更多科室甚至是多学科会诊,SenseCare平台都可以帮助到大部分的环节。但临床问题浩如烟海,商汤需要做的,是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为更多不同场景打造解决痛点的深度产品。

看待对手的正确方式

细数一下目前这些AI公司,包括商汤、依图在内的新晋“独角兽”都在不断加码医疗AI。但是,彼此的打法并不一样。

在笔者看来,依图医疗的一个发力方向是儿科。依图医疗是想把点状的应用融合起来,从单任务到单疾病、单部位的进阶,用CV、NLP等技术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场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商汤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先提供平台级别的基础设施,再选择具体的临床科室进行垂类工作流的全程打通,例如骨科、放疗、心脑血管、呼吸科等。比如做骨科,最好从诊断打通到手术规划甚至耗材设计;做放疗,最好基于完善的放疗信息化系统,从靶区勾画、放疗剂量设计等一直到无缝连接放疗设备进行计划执行。

从现阶段而言,很难说这两种模式的打法有何优劣。“行业内各家打法不一样是好事,百花齐放总是好于重复建设。我们在选方向时会尽量‘以史为鉴’,但在这个行业,不能只看过去两三年的AI医疗盛况,更应该看过去二三十年的起起伏伏,很多的产品形态及商业模式,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都是有迹可循的。”

除了新兴的AI公司,医疗AI行业里还有众多的老玩家,如GE、飞利浦、西门子等,他们在影像设备这个领域沉淀很长时间。如果要做医疗业务,必然不能避开这几座大山。

在采访中,张少霆跟我们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GPS还是业内的先行者,这两年很多的AI医疗产品或方向,在它们的工作站上也一直都是有的。”

与此同时,GPS厂商在高质量的成像、图像三维重建等方面的工作拥有很强的经验和专业壁垒,张少霆也不排斥这种比较。

他说,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的成熟度上,这些国际巨头都经过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我们会把它们当做榜样,见贤思齐吧,但最终做的事情还是要有差异性。”

医疗:商汤的下一部“狂想曲”

可以看出,商汤在医疗上有长远的野心和规划。AI是一个生态,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所以,除了原创的技术和产品,商汤科技也在寻求与产业上下游公司的合作。

去年9月,中国科技部宣布,依托商汤科技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商汤成为继阿里、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之后的第五大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在被问及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时,张少霆向雷锋网表示,商汤最看重的因素就是业务扎根程度以及产品质量。“所以,你可以看到,商汤选择的合作伙伴大都在行业内沉淀已久,资历都比较深,产品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以放疗领域为例,商汤跟深圳医诺公司合作,输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器官及靶区勾画算法。这套算法放到了医诺的放疗信息化系统里,依靠医诺在400多家医院落地的优势,商汤AI的能力可以辐射到更多的医院。

这也验证了此前徐立提出的“1+1+X生态”将会持久地存在下去。第一个1是基础研究,这是核心能力;第二个1是产品及解决方案;再加上X就是赋能行业以及合作伙伴。“作为这个领域的新入局者,我们也希望向不同的公司学习,与大家一起合作。”

张少霆的就是这个有潜力建立医疗行业AI生态的X因素之一。

在这次峰会上,商汤“灵魂人物”汤晓鸥曾向观众安利了自己喜欢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这部电影里,一群才华横溢的艺人创作了影响世界的音乐,并定义了“原创”这个词。

而在现实世界里,商汤将会用AI的原创技术,和合作伙伴谱写一首医疗领域新的狂想曲。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原文章地址为商汤的医疗狂想曲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