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多晶硅:从财富神话到进退维谷

多晶硅:从财富神话到进退维谷

作者:时间:2009-12-07来源:中国化工网收藏

  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8号文),文中明确指出“产能已明显过剩”。至今为止,能够“享受”到由国务院如此点名肯定的过剩产品还不多。这一点名,使一下子从一个创造财富神话的产品,变成了让人进退维谷的产品。蹊跷的是,仅仅在两年前,在中国还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产品,怎么短短两年之内,就成了让国务院点名的过剩产品呢?如果是真的过剩,那么到底有怎样的特征显示?如果是人们对其过剩的担忧,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担忧?不管是不是过剩,这个产业又应该如何破茧重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100691.htm

  财富神话吸引蜂拥上马

  多晶硅成了2006~2008年投资领域最热门的词汇。在四川、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有近50家公司先后进军多晶硅领域。一个个预算投资数十亿元的多晶硅项目在各地立项上马:赛维LDK在江西的年产1.5万吨多晶硅项目、大陆集团在内蒙古的年产1.5万吨项目、通威集团在四川的年产1万吨项目、中能江苏在徐州的年产1万吨项目、爱信硅科技在云南的年产1万吨项目、南玻集团在湖北的年产5000吨项目、江苏阳光在宁夏的年产 4500吨项目……

  多晶硅也成了上市公司追捧的香饽饽,只要涉足多晶硅项目,企业就能凭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的热捧。一夜之间,“拥硅为王”成为业间名言——谁拥有了多晶硅,谁就能吸引到大量的投资。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提供给媒体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或准备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到2010年预计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有专家表示,这些产能若全能兑现,将相当于全球多晶硅需求量的2倍以上。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38号文出台,要求抑制多晶硅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不同于其他大宗化工产品,作为新兴产品的多晶硅,其产能过剩也颇有“新意”。

  一是“纸上产能”过剩。近期科技部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指出,媒体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据了解,国内已建或在建的多晶硅项目都是国际金融危机前立项的,由于投资巨大,金融危机一来,很多项目由于资金原因其实已经搁浅。而且不少项目都规划了多期工程。例如有的企业对外宣称要建年产 1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而实际一期开工的产能只有1000吨,其余产能仅是一种可能性。一个已经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负责人就坦诚地告诉记者:“我们只是技术方,金融危机后,由于投资方的资金没到位,所以项目暂时没有建设。但我们还是会适时重启这个项目。项目规划总产能是年产3000吨,我们将先建设年产 1000吨的一期工程。”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说:“我国已建多晶硅项目基本都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但是该方法能耗较高、生产成本高。所以多晶硅行业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过得了能耗关和成本关。”

  三是阶段性失衡。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认为,产能过剩一般是成熟产业才会得的“老年病”,多晶硅属于新兴产业,如同新生儿,应该不会患这种病。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和不衔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多晶硅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