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创新实验室 > 大工“创客”新发明实现骨折术前虚拟自动拼接

大工“创客”新发明实现骨折术前虚拟自动拼接

作者:时间:2015-06-13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收藏

  编者按: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 陈寅恪先生曾说做学问需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大工“攀登杯”科技竞赛等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施展才智发散想象力的科创平台。大工学子们秉承独立研发创造新知的精神,在思维碰撞中,在合作钻研中,孜孜求索,砥砺前行。他们勇于突破成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敢于独辟蹊径,层出不穷的想法让大工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殊荣。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选取学校“攀登杯”科技竞赛优秀作品加以展示,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见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追求更高、更强的科研劲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275660.htm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针对骨折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采用人工复位与伤肢内固定相结合的方法,常常引发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来自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茵迪威德数字化骨科”科创团队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根据骨折部位的 影像数据建立断骨模型,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拟合钢板的预弯状态,减少手术次数,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伤口感染率,实现骨折手术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拼接后断骨模型与原始整骨模型的三维几何误差分析

  目前,针对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人工手段使断骨恢复到健康时的解剖形态,利用医用螺丝钉和钢板将两截断骨固定。手术中,医生需将患者骨折部位的肌肉等软组织切开,露出断骨,然后根据人工复位后的骨骼形状对钢板进行手工折弯。折弯过程中医生需反复对钢板进行处理并与复位后的骨骼进行比对,以便于折弯后的钢板能够与骨骼良好贴合。这种手术方式的缺点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 常常引发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问题,“茵迪威德数字化骨科”科创团队萌生了将计算机技术和处理技术运用在临床治疗,尤其是骨折治疗方面的想法。

  “计算机辅助骨折术前虚拟自动拼接技术研究是以目前骨科实际临床需要为出发点而产生的课题,是目前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研究中最为复杂且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之一。”团队队长罗欣剑说。国内外对计算机辅助断骨模型自动修复拼接和钢板预弯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文献较少,研究思路和方法没有统一的路线,也没有提出清晰合理的处理流程,科创团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处理技术,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影像数据建立其断骨模型,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在虚拟预弯的钢板模型指导下于术前完成真实钢板的预弯工作,提高患者所需钢板形态参数的准确度,以尽可能地减小实际手术操作创伤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让骨折手术给病患带来的伤痛减少到最低。

  

 

  虚拟钢板重构及绘制的软件系统

  科创团队还开发出名为《基于轴线预配准的断骨自动拼接与虚拟钢板预弯软件》,可以实现断骨三维数据的输入以及断骨拼接完成之后,人工选点进行钢板模型的生成等功能。目前,该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刊封面文章发表在医学影像处理类国际著名期刊《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上,并被SCI/EI收录。

  “随着对病患的人文关怀的程度越来越高,个性化医疗的呼声随之高涨,这一设想顺应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平台上拥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罗欣剑说,未来团队继续进行弯骨的拼接算法研究,实现弯断骨的配准算法。



关键词: CT 医学影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