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芯”路历程 45nm时代还能维持多久?

“芯”路历程 45nm时代还能维持多久?

作者:时间:2009-08-26来源:中关村在线收藏

  工艺到底有多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7500.htm

  在工艺没有完全胜任的时候,不少重点芯片厂商已经开始瞄向工艺技术,不管工艺是否能完全胜任各种需求,但是确定的是工艺技术的提出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希望,它的出现必定取代工艺技术,迎接新的技术发展。不过话又说回来,22nm工艺技术的提出也遵循了芯片技术发展规律,但是22nm工艺技术面临的挑战似乎不少,SemiconductorInsights分析师XuChang、VuHo、RameshKuchibhatla与DonScansen所列出的15大22纳米制程节点技术挑战:

  1.成本与负担能力

  IC生产所需的研发、制程技术、可制造性设计(DFM)等部分的成本不断提升,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迈入22纳米节点之后,量产规模是否能达到经济平衡?

  2.微缩(Scaling)

  制程微缩已经接近极限,所以下一步是否该改变电路(channel)材料?迄今为止,大多数的研究都是电路以外的题材,也让这个问题变得纯粹。锗(germanium)是不少人看好的电路材料,具备能因应所需能隙(bandgap)的大量潜力。

  3.微影技术

  新一代的技术包括超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EUV)与无光罩电子束微影(masklesselectron-beamlithography)等,都还无法量产。不过193纳米浸润式微影技术将在双图案(doublepatterning)微影的协助下,延伸至22纳米制程。

  4.晶体管架构

  平面组件(Planardevices)很可能延伸至22纳米节点;不过多闸极MOSFET例如英特尔()的三闸晶体管(tri-gatetransistor),以及IBM的FinFET,则面临寄生电容、电阻等挑战。

  5.块状硅(Bulksilicon)或绝缘上覆硅(SOI)

  在22纳米制程用块状硅还是SOI好?目前还不清楚,也许两种都可以。

  6.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

  取代性的闸极整合方案,将因较狭窄的闸极长度而面临挑战;为缩减等效氧化层厚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Intel 45nm 32nm 22n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