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 物联网面临博弈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 物联网面临博弈

作者:时间:2009-09-22来源:赛迪网-通信产业报收藏

  旧瓶子如何装新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8343.htm

  事实上,运营商未来推动业务不仅要面临标准的博弈,还将会面临来自异业的众多挑战。

  虽然业界公认,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但目前国内对究竟什么是物联网?谁来主导产业链的发展?答案仍然莫衷一是。

  8月26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曾表示,“到现在为止,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定义。”

  事实上,而早在数年之前,基于RFID的物联网就已经提出,而通过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也早已在很多行业有广泛使用,像中国电信大力推广的“全球眼”业务,其实就具备了物联网的雏形。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物联网已经成为又一个“装新酒的旧瓶子”。 握奇数据副总高翔说:“技术的发展每一年都需要一个概念,而现在很多利用通道来做的事情,都在往物联网这个概念里装。”

  问题是,新酒怎么装?

  此前,运营商涉足物联网主要可分为单纯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和行业集成解决方案两种模式。但在9月18日上午召开的“3G应用与开发商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所副所长于蓉蓉又提出了智能通道模式。所谓的智能通道是指运营商提供在终端以及应用平台上提供可靠的协议或者是模组和二次开发的环境,通过对移动网络专业性的理解和规模化运营的经验,来跟产业链各方合作,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于蓉蓉表示,智能通道模式一方面使得运营商与集成商实现很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提供开放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集成能力,降低开发难度。此外智能通道模式可增加客户的黏性,提高运营商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所谓智能通道模式下的共赢,实际上仍是以运营商为产业链主导。但在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的限制下,当物联网涉及到远远超出通信行业的利益时,运营商能否一呼百应,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何况,用一位RFID厂商负责人的话来说,“热炒的物联网仍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3年甚至5年之后也未必能普遍应用。”它绝大部分的业务仍然会是数据采集应用的扩展,难以实现更加“智能”,很难实现“物与物对话”的“真正物联网”。



关键词: 无线 传感器 M2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