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数据质量控制在制丝生产线的应用

数据质量控制在制丝生产线的应用

作者:时间:2012-06-19来源:网络收藏

  第二、数据分析

  这部分功能由服务器完成,当一个考核批次生产结束后,服务器接收到结束信号,然后对该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设定条件,剔除异常数据,计算出各项工艺,生成相应的报表。

  第三、结果反馈

  这部分功能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由监控机读取数据库中最新五个考核批次的考核数据,然后发送到生产现场的相应显示屏,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本岗位的工艺指标完成情况,便于分析调整,不断提高。另一个途径是管理机直接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相应的日报表和月报表,然后发送给统计员打印公示,作为考核的依据。

5.数据分析推广应用

  在数据采集和数据考核的过程中,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这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方面的结论:

  首先,通过分析同岗位不同人员的控制数据,可以使他们找到差距,分析各种操作方法的优劣,最终能够找到最佳的操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其次,把指标与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设备的性能缺陷,以便及时维修或改进,从而提高设备性能,保证产品质量。

  第三,对于出现的问题,可通过查询历史数据追溯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使解决问题更加方便、快捷、科学。

  为了便于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查询、分析,我们编写了历史程序。整套程序分为两部分:数据表格查询和趋势图查询。对于前一部分,我们利用VB编写,完成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报表的功能;对于后一部分,我们利用Intouch的历史数据来显示查询批次的历史趋势图。通过它们之间的参数传递及相互调用,实现数据表格与历史趋势图的相互对应。

6.结束语

  则是一种与经验质量控制所不同的更科学、更精细的质量控制方法。它是把生产流程的各个细节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数据采集为依据,建立一套数字描述体系,即用数字描绘生产流程中关键环节的关键质量情况。通过控制关键环节的质量稳定性达到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优质性。同时通过对历史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必然会从这些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最终达到“节约、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创新点:用数字描绘生产流程中关键环节的关键质量情况。通过控制关键环节的质量稳定性达到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优质性。

参考文献:

  1. 黄宣康; 邱龙英.《实行标准偏差和平均值考核管理方法提高滤棒、烟支加工质量》. 烟草科技,2003,1002-0861,No.2,p.5-7

  2. 康军; 戴冠中《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第15届中国会议论文集,2004,p.287-289

  3. 张桂珍,浅谈数据挖掘的重要性,第十四届全国管理信息系统学术年会,1999,P.367-371

  4. 张向东,烟草企业工序质量信息系统及控制方法研究,2003

  5. 罗智佳等.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22-2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