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市场分析 > 生物识别技术:怎样把想象力转化成商机

生物识别技术:怎样把想象力转化成商机

作者:时间:2009-09-07来源:eeworld收藏

  ,一种既熟悉又神秘的高科技。人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关于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应用:例如用虹膜识别进入金库、用指纹识别进入实验室,或是用语音识别向家中的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但它在现实当中的应用,还“在路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amcfsurvey.com/article/97834.htm

  ,一种既熟悉又神秘的高科技。人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关于生物识别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应用:例如用虹膜识别进入金库、用指纹识别进入实验室,或是用语音识别向家中的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但它在现实当中的应用,还“在路上”。

  不过,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一市场慢慢开始被先行者打开。按中科院自动化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专家谭铁牛的说法,生物识别是目前最为安全与方便的识别技术,既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由于不易伪造和假冒,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

  上述特征,决定了这一技术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大规模商业应用?

  现实生活中的生物识别技术远不如电影中描绘的那样神奇,CBN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其实有很多,但由于技术的限制,一般都与普通人的生活相差很远,比如,虹膜识别要接受眼球扫描,DNA识别要采集血液样本等等。

  声音识别和脸型识别相对应用较广,如把音频转换成文字的软件,以及可以跟踪特定图像的监控系统。但这两项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还不过关,简单说,一个人感冒后声音会不一样,会影响声音识别的准确性,而一些高明的化妆术也是可以“骗过”脸型识别的。

  目前进行规模化商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指纹,而指纹识别分好几类,门禁卡系统、考勤系统这些应用比较常见,但技术门槛都比较低,其原理是事先把允许通过的指纹拍成图片存入数据库,发现相匹配的指纹后允许进入。

  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告诉CBN记者,指纹识别最大的应用目前来看是支付,指纹被公认为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指纹支付采用“指纹特征点数据识别技术”,即不使用个人的实际指纹图像,不侵犯隐私,而只在每一枚指纹中提取若干微小的特征点,并将其以矢量加密的方式转化为一组指纹数据信息,每次按压获得数据均不同,通过识别算法对不同组数据的内部逻辑关系加以判断,从而进行识别。

  这一技术已经有大规模的商用。比如美国于2005年首推指纹支付。美国的一线零售商,如沃尔玛、Seven Eleven等知名商户均支持指纹支付消费,且选择使用该方式结账埋单的交易量所占商户收入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商户和个人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